2018年11月11日 星期日

Cmoney 顧立雄鼓勵大小錢都用行動支付 百家樂 http://www.iwin9418.com


用FinTech重現台灣科技島榮耀

接掌金管會1年多來,主委顧立雄對於金融科技領域多有著墨,究竟台灣要如何發展金融科技,純網銀與行動支付,又將有什麼新的突破?聽聽顧立雄怎麼說。

去年9月8日由律師轉戰金管會主委,即使外界質疑聲浪不斷,顧立雄仍積極迎戰,推動諸多政策,其中,屬於金融科技範疇的監理沙盒、純網路銀行設立、行動支付監理等議題均備受矚目。

身為金管會主委,顧立雄對台灣在金融科技浪潮中搶占一席之地,究竟有何想法與規劃?本刊社長李美虹(以下簡稱李)與顧立雄主委(以下簡稱顧)的對談,將協助讀者一窺全貌。

台灣能成金融科技強國?
技術、法規面面觀

李美虹:參考國際的金融科技發展趨勢,台灣若要搶攻這塊版圖,有哪些優勢與限制?

顧立雄:台灣既有優勢是現有的自動化基礎設施不弱,尤其手機覆蓋率超過100%,而金融科技的發展大部分是展現在行動載具的使用上,在載具上就能完成所有的金融服務,這是第一個優勢。

其次是金融體系很成熟。雖然有相應的兩面,例如ATM(自動提款機)發達,提領與使用方便會阻礙金融科技發展,因此,ATM也必須與時俱進,不能只有現金提領功能,而應該要能產生智慧型態,讓民眾能透過ATM接觸各種金融服務,屆時ATM就會像一個無人銀行的概念。

第三個優勢是台灣資安人才不缺乏。在金融科技發展上,資安非常重要,因為消費者都在網路上使用金融相關服務,一旦被駭或資安服務無法24小時完整運作,就會讓消費者對金融服務產生信賴危機,一旦有信賴危機,親近度就會打折。

這些都是我們在金融科技上的優勢,我們有相對好的基礎來發展。此外,今年4月正式實施「金融監理沙盒」,在一定實驗場、可控的範圍,進行創新金融的試驗,來驗證其創新性、市場性、風險可控、消費者保護等。

關於限制,台灣是成文法國家,發展任何金融科技業務,都要透過法規的調適與修改;相對地,英美法系或不成文法國家,只需透過一些原則,不需要至國會修法,就能發給有限度營業內容的證照,進行金融科技的創新實驗,彈性比較大。
台灣是第一個用成文法來推展金融監理沙盒的國家,實驗場會受到法規的束縛,但這不能成為一個宿命,我們就盡量發展彈性,隨時檢討法規調適問題,並同時兼顧創新可能帶來的風險。

對於金融科技我一直提倡2個概念:負責任的創新,以及科技中立原則(即對科技所導出的金融業務,要用同樣的監理標準),又稱為「防制監理條例」。概念是,當科技業者說能賺錢,我會問同樣的業務放到金融機構,要付出多少成本?包括洗錢防治、資安、一定的法令遵循、一定的消費者保護準備(例如存款有一定的存款準備、放款有一定放款準備、支付有一定的信託要求等),科技業者就會理解,原來成本不是如他們想像的那樣簡單。

我們主動跟科技業者溝通,主動辨識科技創新可能帶來的風險,讓金融業與科技業者知道可以合作的狀態,若雙方能合作,金融科技的發展比較可期。

AI、區塊鏈當道
台灣金融科技如何發展?

李美虹:就產業面,台灣在金融科技上可以扮演的角色?有哪些是台灣企業可以積極努力的方向?

顧立雄:台灣科技業者可施展的力道很多,例如人工智慧(AI),在金融的應用上包括智慧理財服務、利用AI學習模式,提供分眾式體驗等;區塊鏈(Blockchain)是虛擬通貨底層的技術,但該技術不只可運用在虛擬通貨,在保險、銀行、證券資本市場都有它的發展可能性。

資安與資訊這塊也是強項,帶動金融科技的發展,也會帶動企業在這部分的投入,具有相當優勢來建立金融科技的生態圈。
政策上,我們開放純網銀,發展金融科技創新園區、金融監理沙盒,也將舉辦台北金融科技展,甚至鼓勵金融整併,均是與金融科技發展相關。金融整併後,就有更多資源可以投入金融科技的研究發展。

李美虹:金融科技可以再現台灣科技島的榮耀嗎?

顧立雄:不只是金融監理沙盒,無人載具也要應用到很多科技,無人載具某種程度是交通監理沙盒概念,所以多方面的監理沙盒是我們維護、維持一個科技島的重要發展,例如日本今年6月通過一個「全產業監理沙盒」概念,並非針對金融,它是全產業通過監理沙盒的實驗,來提升創新性。

科技部、金管會、經濟部等各個單位,在科技創新轉化到商業模式,都通力合作,當然金管會在金融科技這塊有一定的使命。在監理沙盒這一塊,讓科技業者可以進來,然後讓園區有一個共創的機會。在園區有個企業實驗室,讓科技業者與企業接觸,協助發想的企業找出解決方法。

另外,我們有一個「數位沙盒」概念。數位沙盒是進一步提供相關的數據,例如證交所的數據、期交所的數據、櫃買的數據等等,透過數位驗證的方式,直接來驗證可行性。如此連實體的場域都不需要,先透過數據來驗證發想,這些都正在基地裡進行。

金融科技展中會有主題展示,並與國際連結,讓國際金融業者理解台灣在金融科技的發展,進行資訊交流,甚至讓國外業者來台灣實驗,或我們去他們那裡實驗,我們要盡量走出去。

銀行、科技業搶食大餅
純網銀到底行不行?

李美虹:關於純網路銀行,金融業與科技業等均表達高度興趣,金管會對網路銀行的定位與現行銀行的異同為何?在監理上,金管會的重點又是什麼?

顧立雄:純網銀的開放,是因為體驗到年輕世代不想跑實體銀行。有次聚會,發現學生都是用手機搞定,即使是個別付帳,手機一按,連現金都不想拿出來,這讓我體會到年輕世代對網路銀行的需求,已經跟我們這一代完全不一樣。從未來性看,純網銀就變成一個應該要發展的事項。

有人說,讓既有傳統銀行發展網路銀行業務也是一種方式,但我認為傳統銀行要轉身,兼顧這樣一個創新概念,在網銀裡驗證它,可以有多少資源投入?我覺得投入10%、20%已經是不得了的一件事情。

純網銀的主要概念有二:①科技業者要有很大的主導性;②社群媒體業者、電信業者或電子商務業者,從消費金融切入,建構一個消費生態圈,讓客戶有更好的體驗,願意黏著在你的生態系統裡,消費、獲得點數,再用點數去消費、再給點數……食衣住行育樂都在裡面。若只是單純一個金融服務,要讓客戶黏住不容易。

純網銀不能有實體分行,應該在網路上做徹底的創新,讓民眾黏住,跑不掉,這就需要發揮大的創意,所以純網銀的定位在於發揮「鯰魚效應」(註),創新服務成功之後,只要有利基,傳統網路銀行後續就會跟進。

因為純網銀的鯰魚效應定位,它不能是完全的科技業者,若是純科技業者我會擔心,因為金融業者才熟悉與理解金融監理,就會拉著科技業者去了解。科技業持股可占60%,具主導性,想在幾年之內賺到錢,就會快速地應用既有的產業概念與發想來投入,針對客戶的金融需求徹底發揮,這是我對純網銀的期許。

至於在監理態度上,我們秉持「科技中立」原則。純網銀24小時服務,有很高度的流動性要求,例如發生擠兌時,若是傳統銀行,客戶就要跑到銀行去;但在網銀按一個鍵就能解決。也因為是24小時服務,我們對資安的要求很高,不能有服務中斷的問題,所以IT、防駭客等都會被高度的要求,這兩塊很重要。

另外,我們不希望一家網路銀行開個幾年後經營不下去,必須重視營運可行計畫,充分了解「要如何在一定時間內賺錢」,這些是我們看待純網銀申請的重點事項。

 </span> </p2>

Let's block ads! (Why?)



from MONEY錢 - 最新文章 https://www.moneynet.com.tw/article/6199/顧立雄鼓勵大小錢都用行動支付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